当前位置:爱读文 > 其它 > 亲情小说 >

叫一声“父亲”却是如此沉重(2)

时间:2010-08-19 14:30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忽 略 点击:

  --养儿篇--
  
  当儿子一个个也成为少年时,父亲的事业也算小有所成,至少一个家维持得也还宽绰盈余。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只表现在吃饭上,对饥饿的恐惧使他把一日三餐看得重于泰山。
  
  而在脾气上,他日益成为家中一个暴君。
  
  因为即使是做点小手工,也免不了与社会上各色人等打交道。父亲是拘谨怕的,父亲是最怵于人事纠葛的。他逃不开,他永远为那些在别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应对而困顿不堪。他的一生,不断地以让步和割舍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心痛慢慢地折磨自己。因为那点点滴滴,都是血汗和心力啊。
  
  因为善良,也因为懦弱,他在社会上永远是慷慨而仁慈的。
  
  因为操劳,也因为抑郁,在家中,他烦暴不安。
  
  只读过两期扫盲班的他,羞于过问儿子们的学业以及成长,更免谈什么心理健康了。
  
  但他却苛刻地认为有有吃有穿的儿女们,应当自然而然的超越父辈,应当成为有出息的人。
  
  儿子们却令他失望,乖顺听话而没出息。
  
  他的失望他不从讲。他从不讲但儿子都知道。
  
  他不说他的不満,他的沉默是一种责罚。他不知道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崇尚竞争的高速发展的时代,拘谨谦卑从众礼让的人是还没站稳脚跟就已经被淘汰的了。已经不是过去的年代了,人们不会在长路中看马力,日久中观人了。家庭教育与时代要求的脱节,令人矛盾挣扎;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成长中的少年们费尽心力,也只能勉强不脱离大流而已,在社会竞争中,永远感觉慢了一步,在力不从心中不断变更原有的道德观念,爱崇憎恶。
  
  父亲不知道,在他严厉的目光下,儿子们的成长充满抑郁和挣扎。在一种怎么做也是不能让您满意的压抑下,儿子们放不开手脚去面对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和人事倾轧。放不开手脚去追求自己所至爱理想的一切。
  
  父亲你甚至不知道,他们渴望过你的称赞。他们在成年后才醒起,从懂事到少年到青年,您似乎没有过一句称赞。
  
  当一切已来不及了的时候,他们唯有渴望自由的呼吸。
  
  父亲你也不知道,他们有多爱你。在你面前,一切表达都拘谨得不知所以。
  
  --婚姻篇--
  
  没有文化,是父亲内心隐藏得最深的一种痛。
  
  小时总听到人们夸奖我们的父亲,“阿叔真是个斯文人啊,谦谦君子,脸都没有和人红过啊。”做过小贩,做过学徒,到后来进了工厂做了小师父,最后自起炉灶办工厂,只上过两期扫盲班的父亲,其实从来都是个勤苦的体力劳动者。但人们总以为他是个文化人,在少年懂事以后我们也是才偶然才明白过来的。
  
  而母亲,是她们家乡那小地方上的名门。土改中,外祖母老态苍苍,被罚在大太阳底下跪贝壳。“曾是最小偏怜女”的母亲,落得个流落在哥哥姐姐家中当小保姆的境况。哥哥姐姐们,虽然带着血统污点,但得益家教,文化才情各有所长,在峥嵘岁月里凭藉各自的能力施为都天南地北地闯出了一些名堂。
  
  而母亲从娘家承继的好处除了苦苦自律的家教庭训外,却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就过着地主恶霸家属只有地瓜裹腹,并很早就开始重体力劳动的日子。这成为后来她人过中年就一病不起的重要原因。
  
  文革中,舅父夫妻一度成了反革命,勤劳刻苦的母亲为他们的带三个小孩子,在整个社会的孤立中,在所有工友邻居都不敢接触说话的无助中,艰难地生活着。
  
  在这样的困境中,两个年龄,教育,环境相差甚远的人走到了一起,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走过人生中一段段艰难的岁月。
  
  今天看来,许多的矛盾冲突,在一开始时就已定型铸就了。
  
  娶到母亲,对父亲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却是难以断言。母亲的勤劳耐苦,使家庭生活调节得苦中有甘。母亲的清高,教养,未必不使父亲的自尊受到一种无形的摧残?而外家的格调与气派,以及他们天生的优越感,必然对父亲形成很深的压迫感。对他们居高临下的帮助,父亲总是极力推托。那些曾有过的小恩小惠,却无法避免的也成了我父母一辈子还不清的人情债务。
  
  在父亲有能力的时候,他大手大脚地接济每一个母亲娘家那边的亲朋戚友。他一生的付出,早已成倍的超过当年别人对他的帮助。但那些帮助,早已变为一种心债,是心在逼着他不停息地偿还。直到最后这一次,几近倾家荡产了,后悔已迟。
  
  在母亲身体健康的时候,她带着我们一帮孩子,还要伺奉长年卧病的外祖母,勤劳的她依然把家经营得非常的舒服,吸引着分散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一批批前扑后继地回来长住短住,慰藉外祖母。好客友善,又使这个家成了一个各地亲友聚会的乐土,在无穷尽的亲友应酬中消耗尽了她壮年的体力。
  
  父亲和母亲,在亲友中赢得了曾令他们极之欣慰的感谢和赞誉。
  
  而有时,荣誉也是一杯毒酒。他们在自酿的毒酒中入瘾而不自知。
  
  从我们懂事时我们就知道,父母总生活在繁重的亲友应酬中,生活在既穷于应付,却又似乐此不疲的矛盾中。如此自苦,有时情同自虐,是我们所深不能理解的。
  
  那一代人,自有他们走不出的怪圈。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未偿没有我们所走不出的怪圈。怎能知道,哪一天,我们的后代又是如何的看待我们的苦恼冲突呢。人生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循环着的。没有人知道,我们将来是重复着谁曾发生的错误。
  
  外祖母的一生也是一个故事,而母亲,在命运的结局上似乎是外祖母的重复。这令我深感惊恐。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sammy)

更多
-
上一篇:叫一声父亲很沉重
下一篇:永远的嫂子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
  • 那个为我扛椅子的男人

    1 我八岁时,他三岁。可八岁的我,却瘦瘦小小,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三岁的他白白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