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文 > 校园文章 > 校园故事 >

关于校园里的爱情(4)

时间:2009-08-22 05: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秩名 点击:

四问世间情为何物


       很多人都说,如今一些大学真是春色满园,夜晚哪个角落里都有情侣的身影,可谓处处有艳遇;这那有学习的氛围,倒像是公园而不是校园。这正好说明了以往对爱情的禁锢太严重了,对一样东西压抑越大,其反作用就越强。耐人寻味的是,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一些留学生回来说,他们的大学校园里并没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自小就生活学习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里,他们的情感得到正常的逐渐的释放的缘故。这种春色满园的现象,我想应该还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学习太枯燥乏味,自我得不到实现,个性得不到张扬,他们也只有沉迷于情色了。


       有人说,中学生不懂得爱情,没有谈恋爱的知识和修养,是不该去谈恋爱的。就像面前有一条河,你必须学会游泳的本领才能到达爱情的彼岸。可我们都知道,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才能学会,陆地上谈游水谈得最多也没有用。要懂得爱情,就必须从恋爱中学习。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前面所说的“去谈”恋爱,是不大适当的。少男少女们大多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谈”,他们的感情是在相处中自然而然地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们也大多是似恋非恋阶段,他们的感情纯真而美好,他们的体验弥足珍贵,那是蛹虫化蝶般的苦涩与幸福,是通向恋爱与婚姻的必由之路。我们所应做的是悉心的爱护与关怀,是正确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也有人用茫茫大海中的两只小纸船来比喻两个小恋人经不起风浪,将来也难以相遇相合。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比喻。可正因为有了风浪,才锻炼了爱情,才使人懂得什么叫真爱;正因为前路茫茫,才使人思考人生,选择前途和树立理想。我们对这一促进少男少女成熟,并促使人追求美好和高尚的情感,应有一种敬畏之心,而不能以成功率论利弊。


       何况,现代科学已证明,一个人对爱情忠不忠,很大程度上与人体基因有关。有人生性就见异思迁,无论多大年龄恋爱多少次,即使已经结了婚,也还是会离异的。而有些人,一旦爱上他或她,则忠贞不渝,至死不悔。既然如此,如果爱情使两个人走在一起来了,就像粘合剂把两块木板粘合在一起一样,如果硬把两块木板拆开,则两面俱伤。如果顺其自然,倘若是真爱,那就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他们相处中觉得不合适,也就会自然分开,——就像那粘合两块木板的粘合剂日久失效而自然分开一样,则两块木板都不会有什么损伤。但如果对这种朦胧真挚的爱情采取粗暴的态度,对人家进行审讯,辱骂,恐吓乃至勒令停学,其效果是恶劣的,有的当事人因经受不起打击而以命相抵。


       再说,人性是复杂而丰富的。有的人天生就多情而敏感,有的豆蔻年华就深深地爱着一个人。我们应当承认人的差异性,不要什么都强求一致,要有宽容的态度。自然界的花也有迟早开,这也恰恰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罗素先生说的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就是这个道理。罗素先生真是超越时空的智者,他在谈到爱情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爱完全得不到大多数严肃的社会学家的重视,从未被视为是经济或政治改革计划中一件迫切需要的事。我认为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把爱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我把任何无端干涉爱的自由发展的制度都视为是坏的制度。”并认为,一个人中青年以后的昏废,大多与他年轻时候恋爱所受的心灵创伤有关。而那种潜藏在内心的有意无意的不满,会使他们朝嫉妒、压迫和残忍的方向堕落。表面上看,我们以为杜绝了校园恋爱便是一个胜利,但由于压抑爱情所造成的隐性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sammy)

更多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