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爱在成长中的位置
曾有这样一个传闻,哈弗大学招生院长要面试两位考生,两者只能择其一。而两位考生学分一样,其它方面也难分上下。最后这位院长问,你们两个谁谈过恋爱,甲说谈过,已说没有谈过。结果这一下院长便有了结论,他招收了甲而淘汰了乙。因为甲有了恋爱经历,就多了一份爱情的耐挫力,也就是说甲有了这一方面的经验和认识,其心理素质比乙强。而我觉得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依我猜想,这位院长先生也许觉得甲更不是那种乖乖的,循规蹈矩的学生,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在将来更具有创新精神。
我国曾办过神童大学,小小年纪十二、三岁就上了大学。他们有超乎寻常的智力,但他们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据说这神童班后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退学了。因为他们在生活上难以自立,在社会与人生问题上又有太多的困惑,心理问题相当严重。有的还因抵御不住诱惑而犯罪。这使我想起了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这位成绩优异,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和全国数学竞赛第三名的名牌大学生,因与宿舍的几位同学玩牌闹出一点小矛盾,竟然抡起沉重的铁锤把四个年轻的头颅砸碎。我曾想,假如马加爵有一位女友或恋人,事情也许不至于会这样的。她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排解心中的苦恼。即使他手握铁锤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到他的女友,他舍得她吗,他那铁锤砸得下去吗?一个过了二十岁还没有爱情的人,其内心是荒芜的,也是可怕的。对人类这种最原始,为生命的延续而追求的最神圣最真挚的情感也没有的人,他能好好地爱惜生命吗?
据载有一教师对其子女进行地狱式管理,后来果然考上了大学。这事曾引起过争议:有人说这是成功的教育,值得推广;有人说是失败的教育,应该警惕。我同意后者。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不是为了幸福的生活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在工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生活中体验生命的美丽。而前者恰恰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最幸福的事情埋藏掉了。试想那苦行僧般的学习生活,从童年到大学,二十多年光阴啊!没有欢乐,没有见识和沟通,也没有友谊和爱情。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的,其心理是危险的,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在某个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是否一切从人出发,关心人,爱护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我们培养的是否是健康成长的,经历风雨阳光的社会的人,而不是瓷缸里的黄豆芽。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认为,我们的现行教育最缺乏的是人文精神。的确,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重了。一些从事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的专家认为,与美国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孩子活得太沉重了。我们的教育是把学生当作工具,当作机器,一部生产分数的机器。人像木偶一样活着,没有灵性,因而其创造力也难与别国相比。我们培养了高分数,却制造了低能儿;我们考进了重点学校,却丧失了健康的心态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男女同学之间那种纯真而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就难以摆脱其厄运了。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小学生作文:没有不战而败的战争,只有
- 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搞笑版
- 给十八岁以下的你
- 让人感动的520条爱情短信
- 圣诞节,我最后一次为他哭泣
- 生命结束后的爱情
- 哑巴小男孩的爱情故事
- 让我抱你一下,好吗?
(责任编辑:sa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