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或刚进大学校门,或仍等待一关又一关的学测,好考进梦想中的校园。
然而,源自2008年9月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让你开始迷惘未来。4年后人生什么样?10年后世界又是何种风貌?
18岁,有些人已走了很长的路。
18岁,林语堂也刚离开福建鼓浪屿,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林语堂本是福建漳州旁小村落龙溪的“土孩子”,改变他一生的,是父亲从小给他打开的国际视野。破落的龙溪乡下,有位长老教会的牧师,自小以中英文自学教导他的儿子,并谆告“长大定要念世界一流大学”。
自幼起林语堂即离乡寄读鼓浪屿中小学,一个动乱的中国,一个看起来毫无希望的乡下孩子。他忍受了童年的孤独,借由一块偶然开放的钢琴之岛(鼓浪屿别名),与世界悄悄联结。
他的同学里有英、法、葡、西等各国领事小孩,林语堂没为他的孩提时期留下太多记录,唯一惦记在心的是父亲的话,大海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世界,“要读世界一流大学”。
林语堂后来实践了父亲的梦想,先留美于哈佛,再留德。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华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家,其作《生活的艺术》连续登“纽时”榜首52周,文字行云流水,语带幽默。
严苛地说,他的文学造诣比不上同一时代的沈从文、鲁迅、张爱玲甚至辜鸿铭,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远远超越同辈,只因他拥有的世界观,尤其是英文书写的能力。
18岁,霍金还在足球场上奔跑;他没料到数年后,自己会罹患肌肉萎缩症。就读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班时,他的脑神经已开始明显受损,一天比一天不会说话,一日比一日手脚萎缩,直至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怪物”。
蜷曲于特殊设计的轮椅,霍金25岁后只能通过合成器发音,与世界甚至宇宙沟通。
18岁,巴菲特已卖过口香糖、二手高尔夫球、爆米花……买进股票,赚了一笔又赔光……并且当过送报生。
他不喜欢“杆弟”(源于台湾,通俗说法是“球童”)类的劳力工作,但热爱送报生的生涯。他拥有一条送《华盛顿邮报》的路线和两条《时代先锋报》的路线,两报立场一左一右。
每天送报前,他总是同时阅读支持罗斯福与反对罗斯福的新闻论点,然后沿途“一个人工作,自己想通某些事”,除非那个路段“有只恶犬”。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算起来他娘怀胎时适逢1929年10月大股灾前后;更倒霉的还在后头,在他11岁的某个星期天,一家人刚做完礼拜开车返家,广播突然插播“日本袭击珍珠港”,车上一阵骚动。从收音机里巴菲特得知二次大战就此开启,更大的灾难要来了。
巴菲特的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大人物”,为了反罗斯福,父亲还曾绝望地投入一场必输的众议员选战。母亲会弹管风琴,但平时只要一开口,对孩子尽是负面攻击语言。巴菲特传记作者发现他常大谈自己的父亲,或“父母亲”,但绝不单独提到“妈妈”。
他的友人则回忆,巴菲特自小蒙受母亲的语言羞辱,这是他长大后既需他人安慰,也冷静无情的动力。
一个没有太多爱的孩子,对世界拥有很多梦想,但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巴菲特而言,如果母爱都不可信赖,长大后谁能轻易信赖?冷静看“财报”,一切“眼见为凭”。
这是“股神”的童年故事,时代与家庭让一个18岁的孩子过分早熟,但也学到50岁的人都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18岁,学学林语堂,爱你生长的地方,了解你受教育的文化,但别被故乡拴住一切,勇敢地往前走,往更大的世界去探索。
18岁的你,学学巴菲特,把童年的遗憾当作人生历练,愈唠叨的妈愈能历练冷静抗压的投资之神。
18岁的你,学学霍金,及时享受青春的美好,人生有太多不测,别尽苦恼华尔街发生什么事,抓住青春的尾巴,热爱你的生命。
欣羡年仅18岁的你。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