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文 > 名著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 3500字 西游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是一次成长的历练(2)

时间:2012-03-17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caiyue 点击:

    如来佛主让金蝉子转世重生,让他通过西天取经来“修成正果”,与其说是如来佛主的大发慈悲,不如说是让金蝉子由此跌入了万劫不复且不自觉的深渊。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自知,有如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中表现出来的不自知:俄狄浦斯正是在这种不自知中走上弑父娶母的道路,他对于自己所陷入的巨大悲剧完全不自知。金蝉子忘记了先前所执著的,投身于现在所怀疑的,他的理想已经僵化,他如今对大乘佛法的忠诚与他昔日对其的鄙夷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衬,这个人物的悲剧意味便油然而生。

    (三)悟空的悲剧性

    《西游记》里的悟空表现出来的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寄予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胡适曾经高度赞扬《西游记》前七回即“大闹天宫”的故事,“乃是世间最有价值的一篇神话文学。”(见于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356页,上海书店1979年。)自由意志与反抗精神,无疑是这七回文字的神髓。在封建专制出于强化期的明代读者,读着这样豪放的文学,一定能够获得一种解放的愉快。而这样充满造反精神的文学,无疑可与明中叶以后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浪漫主义的人文思潮联系起来。大闹天宫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

    而悟空的悲剧首先在于他的神通广大和走投无路之间的矛盾。纵有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他,最终还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他的人生也只剩下“西天取经”这条道可以通行。其次是张扬个性和秩序规范之间的矛盾,大闹天宫是个性张扬的极致,头戴紧箍是张扬个性在文明秩序规范下的必然结局。他与后来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有极为相似之处,哪吒这位敢闯敢干的少年英雄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追杀其父李靖,是对“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抗。而这位敢于弑父的率性少年,终于还是收归于天庭,成为了天庭忠实的臣民。在《西游记》里,哪吒已经沦为天庭的一个武器工具,代表天庭与悟空打斗。哪吒的今天,就是悟空的未来。而从红孩儿的顽劣之中,也可以看到悟空童年的印记,而悟空终于在观音的帮助下收服了红孩儿,这种收服也是对悟空自己本心的收服。他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了他曾不屑的天庭,再桀骜不驯的反抗者,最终还是要臣服于等级秩序之下。

    细读悟空,五行山下的他失去的是自由的肉身。在【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里有这样的描写:“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我们可以想象每当有一只飞鸟经过,悟空便抬头仰望的情景,他如同任何一个率真脆弱的孩童,被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寂寞是无可言表的,而对于悟空而言,最大的痛苦不是寂寞,而是失去自由。

    如果说大闹天宫是自由的华章,那么五行山下便是理想的失落。当悟空被三藏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他的肉身自由了,而他也因此陷入了一个更为禁锢的圈套当中,头上的紧箍如影随形般地成为他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caiyue)

更多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