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文 > 名著读后感 >

朝花夕拾读后感 800字 《朝花夕拾》是人们进入鲁迅内心世界的

时间:2012-03-16 15:42 来源:未知 作者:可爱你 点击:

     《朝花夕拾》是一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写成的回忆散文集,那一时期作者本人也正经历着人生中最大的失意与彷徨。作为一名耿直而率真的作家,鲁迅毫不避讳谈论这一段颠沛流离的境况,在《小引》的一开头,他便做了这般交代:“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这“离奇”的“目前”,不仅有与论敌之间的论战,还有盘旋在头顶随时可能扔下炸弹的飞机,有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政府的通缉,也有在厦门大学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同事的排挤。面对这样生计甚至生命都毫无确切保障的现实,心弦总得时时紧绷着,总要想出各式各样的办法来应对,然而,这一次是应付过了,还有下一次呢?危险的境地似乎根本就没有尽头,于是生活的信念变得荒芜了。心里的“芜杂”,便是这么来的。

     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男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作者在文中所提及的那些童年时期的喜和悲、爱与憎,实际上已被当下一种成熟的、融融的爱意所包围;相对于自己“离奇”的现状而言,这种留存于记忆当中的“意味”备受心灵的呵护。这种爱意是单纯的、流动的、温柔的,它不仅出现在作者对长妈妈的回忆里,也出现在对“五猖会”的怀想中,还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途。

     尽管回忆十分美好,但作者并未就此沉湎其中。美好的回忆可以让自己坚定生活的信念,写成文字后,也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鸣,但若想改变这“离奇”的社会,还是要发出呐喊。因而在这些回忆性的文字里,我们总会不时地听到鲁迅先生对现实所作的回应。这一点在《二十四孝图》中表现得尤为典型,开篇就听到了作者冷峻而愤慨的呐喊:“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样的呼告在文中重复了多次,似乎显得鲁迅有些不近人情。但细究起来,却可以发现,当时的“白话文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代表着人性的解放,“反对白话”实际上意味着反对人性的解放。鲁迅所要反对的,实际上是一切打着“孝”的幌子压制人性的事物。

     在《朝花夕拾》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于细微事件中对整个世界的审视。比如,作者在照料生病的父亲时,便深深地感觉到这个社会上有一种无形的病让人痛楚——且无法通过医生来医治。作者留学日本时,碰到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良师——藤野先生,但却因平日生活里看到人性冷漠的一面,从而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而好友范爱农的死,则令作者沉入了一种复杂而难以排解的心绪,并由此开始反思像范爱农这样一批人的命运。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人们进入鲁迅内心世界的一条通道,而对鲁迅记忆上细碎“意味”的感知程度,则决定了人们在这条道上到底能行多远!

     而我想说的是:在鲁迅的内心世界里走得越远,惊奇越多!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

更多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