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老是在这个大园子里面逛游,没心没肺的,从来也不想知道这里曾经是什么,这里曾经发生了些什么。看了这个书,才知道原来这里是这样、那里是那样。于是,不禁有点失落。
追寻过去的盛况,自然会为没有身临其盛遗憾。看过之后,又觉得,无论是好的、坏的,都不会长久。阿房宫,杜牧说得多好啊,烧了;建章宫、上林苑,没了,铜驼卧棘;大明宫,剩下造作的“大明宫词”,没了;艮岳,就是杨志的“生辰纲”要造的那个园子,也没有了。《洛阳伽蓝记》、还有李清照的老公写的那个名园的什么,多么风流繁盛,也没有了。总是要消失的,总是要没有的,遗憾也没有用,在想像中,他们或许存在得更好。
有趣的是,汪荣祖在书的最后,也讨论了自己的困惑。他说,这个园子,本来就是皇家园林,是给皇帝老儿自己享用的,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付出这么多的情感?然后自己回答说,因为有的人认为,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它的被毁,是中国文化的没落……但他似乎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所以不了了之,匆匆收场了。
在前言中,作者说,这是是一本用英文写作的书,所以符合的是西方人的阅读习惯。说白了,就是比较浅显,非常好读。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