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文 > 名著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 1200字 论语里面讲的多数道理都是很朴素的真理

时间:2012-03-06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可爱你 点击:

     孔子所在的时代,社会开始礼坏乐崩,也即社会规范瓦解,作为一般老百姓开始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可以这么说,作恶的人升官发财,而行善的人却得不到赞同,这样对那些百姓是无法接受的,于是礼坏乐崩。孔子在乱世之中寻寻觅觅,渴望找到一条出路,于是他决定要将古代礼乐开展出一条新的、充满生气的路,于是他便寻找“道”。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便是儒家之真谛。

     经常有人问,孔子究竟是主张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我觉得孔子从来不觉得“人性本善”,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足以表明。那么孔子主张“人性本恶”?不然,孔子觉得每个人都有体现良心的一面。许多人认为良心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其实良心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做了坏事,人们常说:“这人良心丢了。”良心无所谓丢与得,得看他有没有体现出来。汶川地震之前,我们一些前辈评价80后、90后自私,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为别人想的很少。汶川地震发生,这些被批评的年轻人,他们的良心体现得淋漓尽致,出钱出力,许多主要抗震救灾工作都是他们干的。良心是由内而发,出资最真诚的内心深处,绝不是表面的东西。儒家的力量是来引发我们良心持续体现。

     儒家的良心,是对善的要求,或许你会发问,“善”并不是儒家的特色,许多宗教都有善行,毋庸置疑,这是对的,但你必须认清一点,儒家之道所说的良心,与宗教不同。佛家有生死轮回,有上辈子下辈子,有因有果,人们受其思想影响,于是行善积德,这样信佛的人自然会去做好事,这是自我的,这样的善,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儒家不同。要是不相信宗教的人,就不用行善了吗?杀人放火小事一桩?这可会天下大乱!儒家之善,是要求保持良心,完善自身修养,追求人身的卓越,超越自我,不需要有利益,因为做修养使自己的事!我想,只要每个人,由内而发去真诚的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待人,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的生活会非常愉快,这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认为,并不是具备人体特征便是人。因为没有修养不能成个人。没有修养的人与一般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就是要向着光明,追求文明!

     论语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即使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得势是不多的,那么他对我们有何启发,是不是我们生活中要板着脸;严肃的去做每一件事,这种人是不受欢迎的,那么论语过时了?不!我们现在要做到“巧言令色”同时保持真诚!

     有一次,颜渊、季路和孔子师生三人在谈志向,季路问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要是他没有问,或许,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么。那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回答得太好了。真正的哲学是面向全人类的,这也许是人类最高的品行修养。世界上并没有人做到,但孔子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去努力追求,超越自我,这是人类的大同。

     总体来说,论语里面讲的多数道理都是很朴素的真理。孔老先生能够一眼望穿了几千年,望穿了人的心底,给我们提了很多我们今天仍然受益不浅的教诲,不得不令人敬佩!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

更多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