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文 > 名著读后感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1500字 我花了三天在学校图书馆里读完了这本哲

时间:2012-03-23 15:07 来源:未知 作者:可爱你 点击:

     我花了三天在学校图书馆里认真读完了这本哲学启蒙书。每天,照耀着我的光线总是那么轻盈地跳跃着,转眼就融入了明晃晃的日光灯。而周围的人都在埋头备战期末考试,唯独我在不慌不忙翻动着泛黄的纸页,时不时做点摘抄笔记。确实有一点点心虚,但合上书页,我想我收获的比背三天《思想道德修养》要多得多。

     《苏菲的世界》以一种奇妙的小说方式介绍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早期探讨宇宙基本组成物质的自然派到存在主义,深入浅出地叙述了哲学史上各种流派及观点,虽没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那样系统而详尽深入,但更亲民也更吸引人一些。关于精彩的构思与写作手法我并没有深入研究也没资格评论。但我最想说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思维方式。在各种令读者眼花缭乱的学派中,我认为,除了较为明显的谬论外每个派别都有可取之处,至少有道理可循,而每位读者也许都有自己倾向的学派观点。但哲学并不是让今人全盘接受已经被历史以及大多数认可的学派和观点,而是让你学会对任何观点、言论进行批判性思维,通过与诸多哲学家进行思维的碰撞,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求证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才是哲学最迷人的地方。作者乔斯坦借他人之口也这样对苏菲说:希望哲学课教会你不妄下定论。是的,我看过的各种观点也许能记住的不多,但却学会了如何思考分析这些观点。

     当今作为准知识分子的我们,面对一边埋怨着社会的浮躁与肤浅,一边对着各种海量资讯摇摆不定;一边埋怨着学术氛围不好,一边看着新兴学科进行着浅尝辄止的研究。“知识爆炸”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好事么?我想起了余秋雨的一段话,他说古人虽有“学富五车”,但根据考证放在车里的都是竹简,因此五车书的知识也没多少。但古人之所以可以从学问上俯瞰我们,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文化垃圾”。我想,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其实不是高考,而是大学教育。因为当我们中的大多数在高考之前过着只关心分数与名次、及其单纯的象牙塔生活,不知道四通八达的通讯早已让这个社会有如此之大的信息量,而大学教育一开始就应该开设哲学、逻辑类的课程和其他的通识课,告诉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面对知识爆炸的强烈冲击而学会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做一个能独立思考、意志坚定的完整的人。批判性思维也是西方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但中国大多数大学却并不认为这有多重要,考试制度比高考都差劲,连思维能力都不考了爱读文 http://www.aiduwen.com

     于是我看到身边的同学们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好学生们整天在自习室里捧着各种红宝书背着GRE词汇,考完雅思刷托福或者背着考研政治英语;另一类学生则整天浑浑噩噩,女生的笔记本是影碟机,男生的则是游戏机,混过四年安逸的大学生活。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并不否定任何一种,只是我认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自己仔细思考过人生价值哲学,思考过人活着的意义。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读研?为什么每年都赶着去考公务员?是真的喜欢学术研究么?是真的想为政府“打工”么?不,只是因为这样证明我出人头地了,因为这是社会的潮流,因为全国的尖子生都出国了,因为读研能找更轻松更赚钱的工作,因为在体制内就是比体制外要有面子……于是百年前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今天再次成为了留美预备学校,千军万马都在挤着同一座独木桥。人们总有各种功利化的理由去盲目追求,但却忘记去读一点哲学,忘记去思考自己究竟是谁、活着的意义等看似没有用的问题。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文学,我记得一个很喜欢的法国文学评论家袁筱一谈到了文学的功用性,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文学不过是点缀和装饰,并不触及生活与存在本身,但当人们在某个午后,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或是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斑驳阳光中,因为某部作品里的某一个词,而彻底忘记尘世里还有其他的东西存在时,想必就知道了文学的作用——用文字的性感抵御存在的死感。与文学息息相关的哲学也许没有这么浪漫,但它更深地触及到了人的精神内核。它确实不像面包和衣物,能让你吃饱穿暖,它并非每个人的生存必须品,确是精神必须品,是确保你能独自站立在这世间的精神骨架。这就是我对哲学功用的一些浅薄理解。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

更多
-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爱读文提醒您遵守政策法规,严禁发布广告评论。
用户名: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